第一百一十章:文道·语言之法-《大周守藏史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3/3)页
    二长老压抑着心底的怒火。
    在看见大殿四周的文气消散时,他大步冲入殿中。
    看见风允安坐在矮桌之旁,闭目不语,一旁安风正拿着一叠兽皮翻看。
    “哪家的女娃,来给爷爷。”
    安风闻声,默默将手中的异宝交给二长老。
    “二长老,莫翻乱了,我之后得用线缝在一起。”
    “晓得了,晓得了。”
    说着,二长老也不顾什么,靠在一旁就开始看起这《九黎音字·表》。
    其口中不断赞叹:“我九黎后族能用字了,能用字了。”
    也不管是不是借了周人的字,反正到了九黎能用就行。
    二长老活了这么多年,可是知晓无字的麻烦。
    而大长老和欧冶他们也一并进来。
    风允就坐在矮桌旁,面色疲惫,瞌眸休息,而他身上,文气翻涌,似乎轻轻一碰,就会爆发。
    安风起身,接过干将手上的饭食,端到风允身前的矮桌上,就去了外面,他得去寻些针线来。
    良久,众人皆坐着等风允。
    欧冶和二长老看着那表称赞不已。
    而安风来,也只能充当两人的翻译,以便两人交替对这表的意见。
    此时,风允睁眼,其身上的文气微微一散,又全部汇入风允心口。
    循序渐进!
    这些因为文道异宝而带来的文气,纷纷成为其夯实的根基。
    文气:109。
    按理说,文气达到一百时,就是先天了,但是风允压制文气,不愿以现在学识成就先天。
    或者说,他还没有确定自己的道。
    “以这语言之道成就先天,却是不妥。”
    文道,一生之求道、行道、化道。
    那大宰喜《周易》,却难学,最终以《周礼》,辅佐君主成就气运先天,其一生都在辅佐君主与遵守《周礼》。
    就是因为他的第一选择,为礼道。
    风允自然不会以语言之学,为第一选择。
    不如以语言之学为养料,归于《列国志·策》当中,在百越之地践行此道后,再行先天,以此,前路方宽阔。
    “不过得先让《九黎音字·表》成为百越国人皆认可的东西,不然著其何用。”
    而当百越国人认同后,这表也将成为国运异宝。
    就如同当初风允治水,证道《大禹赋》,成为国运异宝时一般。
    第(3/3)页